0%

The Power of Habit

习惯回路由暗示(cue)、惯常行为(routine)和奖赏(reward)三部分组成。

内容简介

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“习惯模式”,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!

★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。

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?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?你走哪条路上班?你到办公室时,是先看邮件,还是和同事聊天,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?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?多久运动一次?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?晚上你如何入睡?

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,其实并非如此。人每天的活动中,有超过40%是习惯的产物,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。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、效率、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。

★ 习惯是怎么回事?习惯究竟能不能改?

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,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、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。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。习惯成形后,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,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,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,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,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。你想改变习惯,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“习惯回路”

习惯回路由暗示、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。

★ 怎样利用“习惯的力量”改变事业和生活?

《习惯的力量》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,告诉我们:习惯不能被消除,只能被替代。只要掌握“习惯回路”,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,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,无论个人、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。学会利用“习惯的力量”,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。

怎样戒掉一个坏习惯?
怎样建立一个好习惯?
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?
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自己和他人?
……

★《习惯的力量》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!它将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。2012年在美国出版,随即成为一本疯行全球的“习惯改造指南”。它融合了目前最顶级的神经学家、心理学家、社会学家、顶尖企业家和优秀市场营销人员关于习惯的最新认知,同时综合了国际一流企业:宝洁、谷歌、微软,世界顶尖大学:哈佛、耶鲁、剑桥和MIT关于“习惯的力量”的最新研究结果!你想知道的所有关于“改变习惯的秘密”,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。本书也成为了最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、提振人心、认知自我的最实用读本!

★《习惯的力量》作者查尔斯•都希格获得了美国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。本书入选FT/高盛2012年度商业图书!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一!曾高居2012年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!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、身心灵作家张德芬、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本书!

《纽约时报》赞本书“精彩绝伦”,《华尔街日报》称“连陷入危机的人都可以用这本书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。”《经济学人》说 “本书将告诉你洞悉顾客的习惯对于市场营销至关重要。”《三联生活周刊》评论 “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,不过一旦你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的原理,你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以及责任。”

★找到自己的习惯模式,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,
一个人可以:强化意志力、成功减肥、聪明理财、高效工作……
一个企业可以:制造流行新产品、激励工作团队、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……
一个社会可以:改良观念和风气、提升公民幸福感……

作者简介

关于作者:
查尔斯•都希格
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、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。《纽约时报》商业调查记者,撰写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报道。都希格先生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、国家记者奖、乔治•伯克奖、杰拉尔德•勒伯奖等众多奖项,并入围2009年普利策奖最终提名。他也经常为《美国生活》、《奥兹医生脱口秀》、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、美国公共广播公司《新闻时刻》栏目以及《前线》撰稿。

目录

前言 习惯疗法

第一部分 个体的习惯
习惯回路 习惯是如何运作的
某段记忆比另一段记忆更重要?/暗示、惯常行为与奖赏/习惯是脆弱的/寻找幸福的能力

第二章 大脑的渴求 如何建立新习惯
“白速得”与全民刷牙的习惯/“纺必适”的除异味策略/满足潜意识的成就感/渴求驱动习惯

第三章 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为什么习惯会发生变化
海盗队:不是要创造新习惯,而是改变球员的旧习惯/匿名戒酒社:是习惯还是成瘾?/你眼睛看着哪里?/习惯不能被消除,只能被替代

第二部分 成功组织的习惯

第四章 核心习惯 最重要的习惯
什么是核心习惯?/首先找到小成功/建立能融入新价值观的文化

第五章 星巴克和让人成功的习惯 让意志力变成自发意识
意志力甚于好奇心/当自律成为企业习惯/关键时刻与惯例/自主支配的机会

第六章 危机就是转机 领导者怎样通过事故创造新习惯
医疗事故与误诊:危险的习惯模式/合理的平衡点/重新分配责任/抓住危机,重塑组织习惯

第七章 连锁零售商预知消费者的行为 企业如何预测或操纵你的习惯
如何预测哪些是怀孕的顾客?/音乐行业:化生为熟/用旧的习惯装扮新的内容

第三部分 社会的习惯

第八章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 社会运动如何发生?
熟人、社区与群体/弱联系的力量/灵性成长:习惯让精神丰满

第九章 自由意志的神经学 我们是否要为我们的习惯负责?
赌徒巴赫曼/习惯的道德和选择/诱惑、梦游症和瘾/重塑习惯的社会责任
附录 读者实践指南
译者后记

读书笔记

合理的知识金字塔应该是:数据-信息-知识-技能-习惯-智慧。
技能的深度掌握也就是精通,容易形成习惯,不假思索,高手境界,飞花摘叶,皆可伤人。

怎样培养一个我们想要的好习惯?

  1. 第一步,确定自己想培养的习惯后,为完成这个行为找到自己的“奖励”。这个奖励要大到使自己产生某种“渴望”(craving),否则没效。
  2. 第二步,给自己设立一个触机,要简单易行。触机产生,就要开始行动。
  3. 第三步,坚持在触机和奖励之间,建立某种行为习惯。重复、重复、重复。不仅仅要重复行为本身,还要一次一次强化自己的“渴望”感,最终让触机不仅触发行动,更触发对奖励的渴望感。
  4. 第三步,获取坚持的力量。这种力量的获取有很多办法,一是形成某个小团体,互相加油打气,知道在这条路上自己不是一个人。当看到别人能坚持时,也能增强自己做到的信心;二是从信仰获取力量。如果能将自己的信仰和行为结合起来,那力量是非常大的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怎样改变一个坏习惯?

  1. 第一条规则,推倒旧习惯再建立新习惯的难度,大于在原有习惯上进行调整。
  2. 第二条规则,保留原来的“触机”和“奖励”,但调整你的“惯性行为”。
  3. 第三条规则:真正的习惯改变,不能缺少信念。在遇到比一般情况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时,坏习惯可能一夜之间卷土重来。但别认为自己已经输掉这场仗而自怨自艾。我们还是有办法的,那就是获取信念。可能需要一个团体的支持、可能需要宗教的帮助、可能自己闭门沉思也足够。总之,我们可以预见这种考验的产生,并提前为此做准备,让信念之力注入你的习惯建立中。(这一点都不需,书中给了一个戒酒俱乐部的例子,该俱乐部最大的特点是用上帝的信仰帮助人们戒酒,效果极为显著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?

很多时候的问题在于,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习惯是什么,就那么”习惯性“地做了。或者,知道了自己有某个习惯,但不知道为什么。作者给出了一个四步建议,帮助我们识别习惯。

第一步:了解自己的习惯性行为(Identify the routine)。这是比较显而易见的。比如,我每天下午都想喝杯咖啡。

第二步:通过不同尝试了解自己这个习惯后面的”奖励“是什么。没有奖励,我们是不可能坚持去做的,但因为这个奖励可能很隐晦,所以难以发现。于是,我们就需要通过尝试来发现。比如我可以试试下午不喝咖啡而是买块蛋糕,或者上10分钟网,或者看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书,又或者跟朋友聊聊。之后快速写下自己最直接的三个感受,如”感到放松“”不饿了“等等。15分钟后,再看看自己是否有想买咖啡的欲望。如果有的话,表明刚才做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的奖励。如果没有,那恭喜你,你已经锁定奖励的范围了,只需要进一步明确。

第三步:找到触机(Isolate the cue)。到底是什么触发了我下午对一杯咖啡的渴望呢?一般来说,触机会有时间(time)、地点(location)、情绪状态(emotional state)、人物(other people)、前一步行为(immediately preceding action)。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在每次行为产生时记录当时的情况,来辨别触机。比如连续记录三天后,我发现我每次喝咖啡前都是下午的工作要开始前。

第四步:制定详实的计划。就像前面说的,保留触及和奖励、改变习惯性行为比较容易。所以计划可以是针对行为的。比如,我计划在每天下午工作开始前都。。。

然后就按照培养好习惯的办法做下去吧——以信念为支持、建立新的渴望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我有太多好习惯想建立,太多坏习惯要改掉,应该从哪里开始?

从“关键习惯”(keynote habit)开始。”关键习惯“并不需要跟你的直接目标相关,但却能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,从而导致自己整体的改变。找出一件事,好好坚持,不停地通过”小胜“获得信心,比列出一大堆要改变的而无从着手难以坚持,效果要好太多。我们总是容易高估短期行为的效果,而低估产期行为的作用。

(一)习惯被储存在哪里?

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,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很懒的,它能不工作就不工作,能不思考就不思考。行为经济学创始人丹尼尔·卡尼曼教授认为,我们大脑的工作机理分为两种,快思考和慢思考:快思考是一种无意识的,几乎不费力气,例如回答1+1=?;而慢思考则需要耗费脑力,需要集中精力,例如计算28*53=?。显然,生活中大多数事物我们仅通过快思考就能搞定,如若搞不定时慢思考再出来帮忙救驾。想想也是如此,如果什么事都由慢思考来参与计算,我们早就被累死了,甚至每次走路时,你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。

《习惯的力量》一书也指出,现代神经学家发现,在大脑深处、靠近脑干,也就是脊柱和大脑结合的位置,有一个古老又原始的组织,叫做基底核。它控制着我们的自动行为,比如呼吸和吞咽;另外,它还存储着我们后天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。

一旦发现我们的某项活动是种习惯时,大脑便交由基底核处理,以便腾出来去应付其他的“非习惯”或叫“异常”行为。而基底核则去套用已经储存好的解决模式,让我们处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,这也就是丹尼尔·卡尼曼所说的快思考和懒惰的大脑。这种分工在人类进化史上非常有道理,当原始人突然碰到猛兽时,如果他还纠结于逃跑先迈哪条腿,早就完蛋了。

当习惯被储存到基底核后,就是在它的作用下,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运作。

(二)习惯回路

具体说来,习惯是如何工作的。该书认为,存在一种习惯回路。由三部分组成:首先,我们会收到一个暗示或是信号;然后,在这个暗示的指示下,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执行惯常行为;最后,行为结束,我们得到应有的奖励,同时该奖励会加强起初的暗示。除这三部分外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:是大脑的某种渴求在驱动习惯回路的循环运作。

我们早上起床之后,为什么要去刷牙,要知道,在100年前,人们还根本没有刷牙的习惯。这个全人类的习惯完全是被牙膏生产商带起来的。他们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渴求——在清新的早晨,你是否希望有一副清新的口腔——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是。然后,我们收到暗示——早上起来,一嘴难受的味道;于是,我们走进盥洗室,刷牙洗漱(惯常行为);随后我们走出来,口腔清新,神清气爽(奖励),同时加强暗示——越发不能忍受刚起床时的口腔。从那时起,无论哪个品牌的牙膏,全都添加了能让牙齿感到凉丝丝刺激的物质。

我们开会时,或者需要集中精神做某件事时,为什么总要开小差,例如手机响了,即使知道九成是垃圾短信,为什么还要打开看一看。这也是习惯。集中精神是一件耗费脑力的事,一般情况下(心流除外),大脑不想这样做,它有一种要放松、得到缓解的渴求。短信响了,暗示来了;手不由自主的抓向手机,惯常行为;呵呵,能够看一眼垃圾短信,放松一下,给自己的奖励,呆会手机响了还要看,加强暗示。

(三)习惯不能被消除,只能被替代

这听起来有点沮丧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当一个习惯形成后,它会存储在大脑的基底核中,永远无法消除,一旦相同的渴望和暗示出现,就极有可能引发惯常行为。

但是,我们可以进行控制,用另一种行为去代替惯常行为。很多深陷各种坏习惯不能自拔的人都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改变。

首先你需要找到自己的习惯回路,弄明白是什么样的渴求在驱动自己,这种恶习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奖励。然后,去找到可以替代的行为,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。例如,很多酗酒者只是想在酒精的帮助下获得宽慰,一旦他们出现失落、焦虑等情绪便会不由自出的拿起酒杯,不醉不归。但是,获得宽慰的方法有很多,书中列举了一个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案例,一旦社员酒瘾复发,他们便会去和咨询师进行交谈,或者参加团体聚会,也就是说,他们用这种社交的方式替代了举杯狂饮。

当然,对替代行为的选择需要刻意为之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能够自我把控,但当遭受巨大压力时,我们很容易被击垮,沉沦下去,坏习惯自动复发,前功尽弃。因此,改变坏习惯还需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就是信仰,即相信自己能够改变。而找到习惯回路,选择替代行为只是方法。

为什么宗教都能够塑造人的行为,让人养成特定的习惯,是因为有信仰的存在。从根本上改变坏习惯其实也是改变自己的一种信念,相信自己,事情会得到好转。

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,即借助团队的力量去坚定信念,哪怕团队只有两个人,但在互帮互助中更容易获得自信。团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提供1+1>2的力量。

书中的戒酒互助社就是如此,团体本身通过社交提供了一种获取宽慰的替代行为,更重要的是,它为社员们建立了信仰,坚定了戒酒的信念。

(四)改变核心习惯,改变人生

习惯具备“蝴蝶效应”。

牵一发而动全身。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,无论是工作、生活还是社交,各方面都处理的井井有条;而那些失败者则整日萧条困顿,所有事都糟糕透顶,没有一件能提得起来。

丽莎是一位34岁的女士,曾经肥胖、拮据、没有固定工作,生活样样不如意,而且还有烟瘾。她的内心满是抑郁、焦躁与无助。她决定做出彻底的改变,但是如何改变,从何处着手?

最初,她只改变了一个习惯,用每天跑步代替吸烟。意想不到的是,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之受到影响甚至改变。她的作息习惯、饮食习惯、睡眠习惯、工作习惯、储蓄习惯,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,一连串的改变就此发生。

威廉·詹姆斯(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与心理学家)在1892年曾这样写道:“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,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。”而且,这些习惯之间都是存在关联的。改变某一个习惯,就有可能引发“蝴蝶效应”。

这种关键的习惯也被称为核心习惯。有时我们认为改变太难,望而却步,即使想做出改变,又不知从何着手?其实没么难,习惯既坚强,又脆弱,它既支配我们的日常生活,又很容易被改变——只要从改变一个小小的习惯做起,踏出第一步,第二步、第三步就会接踵而来。

个人是如此,企业也是如此。书中列举了美国铝业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扭亏为盈的例子,它之所以成功只是做出了一项生产安全的转变,新任总裁保罗·奥尼尔将目光聚焦在安全生产方面,工伤率大大降低后,随之带来的是设备的更新、质量的提升、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企业文化的重塑。这是一个核心习惯导致企业彻头彻尾变革的好案例。

同样,社会行为也会受到习惯的影响,在某种意义上,一个社群就是成千上万有着各种习惯的人的巨大集合,人群受到不同影响,会导致暴力或和平的不同结果。

几年前,巴格达的暴力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模式:暴动发生前,人们开始聚集在广场或开阔地上,几个小时后,人群越来越庞大,接着会有人兜售食品,还会有很多人围观,然后有人丢了一块石头或者一个玻璃瓶,事情就此变得不可收拾。某天,同样的暴乱发生了,一切都在“有条不紊”的进行着,唯一的不同是,广场上卖各种小吃的摊子一个不见了。结果,这场暴动“不欢而散”。当局只是做出了一点小改变——禁止卖食物的小贩进入广场——就阻止了一次社会行为的发生。从某个角度来说,这也是习惯的力量。

总之,习惯,这个普通的,似乎我们都理解的词汇,经过现代科学(脑神经学、记忆学、组织行为学、社会心理学等)的解释,竟是那样的不简单。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习惯,甚至,它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个人、组织与社会的视角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